2015年1月11日 星期日

逆向反思:我是不是查理?

新浪专稿:美媒体缘何屏蔽《查理》漫画_新闻中心_新浪网

news.sina.com.cn/w/zg/gjzt/2015-01-10/2314532.html

無法下載,請直接拜訪該網頁

.......................................................................................

紐時主筆:《查理》顯露屁孩性格

邱慕天2015/01/11 21:54 台灣醒報


布魯克斯認為,美國一方面用法律對付冒犯自己的「查理」,卻又要聲援法國的查理,根本雙重標準。圖為《查理週報》某期封面,在麥可過世時諷刺他「終於漂成白色了」(photo by Charlie Hebdo)
圖說:布魯克斯認為,美國一方面用法律對付冒犯自己的「查理」,卻又要聲援法國的查理,根本雙重標準。圖為《查理週報》某期封面,在麥可過世時諷刺他「終於漂成白色了」(photo by Charlie Hebdo)


【台灣醒報記者邱慕天綜合報導】法國爭議媒體《查理週刊》遭持槍歹徒大屠殺,象徵不屈服暴力的「我是查理」標語在西方世界風行;然而美國報界龍頭《紐約時報》的主筆大衛.布魯克斯8日撰文,認為諷刺畫刊《查理週刊》所象徵的是孩子氣的意識型態,美國法律其實並不尊重自己國家的「查理們」;並強調,學會在法律上容忍冒犯自己的言論,用文化素養去篩選言論高下才是一種文明。

「罵法國伊斯蘭恐怖份子的信仰,就是英雄;但若是冒犯自己信仰?絕不可容忍!」在8日刊登於《紐時》的〈我不是查理週刊〉一文中,布魯克斯表示,《查理週刊》的作家們被人們封為言論自由的殉道者,背後展現的是西方人「寬以律己」的雙重標準。

他說:「面對現實吧,如果他們過去20年試著在美國大學校園出版諷刺報刊,只要不到半分鐘,師生團體就會以『散播仇恨言論』把他們罵到臭頭。校務單位會讓他們斷炊、關門大吉。」

布魯克斯舉例,之前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一位教授因為發表天主教對同性戀的立場而遭解聘;堪薩斯大學教授批判美國步槍協會的推特,則為自己招致停職處分;范德堡大學的一個基督教社團,也因為堅持社長必須是基督徒,被學校解散。

他將矛頭指向美國國內,直指「查理」損人性格的黑色幽默,不過是小屁孩(puerile)的「挑釁權威」(épater la bourgeoisie),但是當人們長大了,就會尊重人及自重。

布魯克斯結論表示,諷刺與挖苦文化,有它扮演社會良心的時候,有時也暴露基要主義者的自大無知;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有高雅的「大人」餐桌,也會有粗鄙沒文化的小孩桌,法律盡可能該容忍他們,他們卻都得不到社會的尊敬。

現年53歲的布魯克斯只有芝加哥大學的學士學歷,卻靠著質精量多精有公共知識份子影響力的社論,曾在杜克大學、耶魯大學等名校開課。因此他這番傳播社會倫理的專欄也動見觀瞻,兩天來吸引將近1400則迴響。

不少讀者展現了高明的回應。dcl、gemli、P Catalano等代表性的網友指出,美國的問題是不少媒體照酸基督教、摩門教,卻將諷刺伊斯蘭教的內容視為敏感而自我閹割,這才是「雙重標準」。此外,言論自由的權利同時意味著負責,這表示社會或是法律將對超過尺度的言論究責,但無論如何,不應該是「處死」,不論是由國家執行,或是由一群持槍的國際組織極端份子執行。


..............................................................................................................

《紐約時報》評論《我不是查理周報》
蘋果日報 2015/01/11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法國《查理周報》因刊登嘲諷伊斯蘭教先知的漫畫遭激進穆斯林血洗屠殺,殘忍手法引起世人震怒,揚言捍衛言論自由。該刊昨宣布,本周三將發行「倖存」特刊,發行量從平日6萬份暴增至100萬份,誓言不會因暴力退縮。但當全球各地瘋狂響應以「我是查理」標語支持的言論自由之際,也出現質疑聲,在言論自由之下踩踏宗教紅線,意義何在?

法國尼斯、土魯斯、里爾、南特等地昨共有70萬人上街,聲援《查理周報》,追悼遇害者。上周三出刊的最新一期《查理周報》,介紹以仇視穆斯林出名的法國作家韋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就在同一天,該社巴黎總部就遭激進穆斯林血洗。

全球輿論齊聲譴責以暴力報復言論自由。不少城市的街頭、網路社交平台推特等,到處見到「我是查理」標語,挺言論自由。 正當許多人高喊「我是查理」之際,美國《紐約時報》一篇評論《我不是查理周報》反其道而行,質疑美國的言論自由。該篇評論稱,過去20年,若想在美國任何一所大學發行《查理周報》,不到30秒就會被停刊。 評論指,《查理》屠殺案是在提醒人們要結束所謂的言論規定,提醒美國在法律上要對冒犯的聲音更加寬容,即使社會中充滿歧視。

臉書創辦人薩克柏(Mark Zuckerberg)透過個人臉書揭露,自己曾因拒絕宗教極端主義者的要求,在臉書禁止發布對各種關於穆罕默德的貼文,遭一名在巴基斯坦的極端主義者祭出「死亡威脅」,薩克柏稱,「我們堅不退讓,因為不同的聲音(即使有時極具冒犯性)可讓這世界變得更好、更有趣」。 當世人憤怒揮舞著言論自由的旗幟之際,也有人質疑嘲諷漫畫的目的何在。美國作家希拉德(Qasim Rashid)表示,在言論自由下評論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但「純以羞辱為目的的冒犯,到底有何作用?」希拉德承認,他也會被先知漫畫冒犯,「品味差是一回事,但為此大開殺戒毫無道理」。 此次連沙烏地阿拉伯等穆斯林國家都齊聲譴責,儘管法國法律允許《查理周報》能不受限制表達立場,但澳洲基本教義派穆斯林牧師索恩說,「如果想享受無限制『言論自由』,就要預期別人會行使『行動自由』」。

《查理周報》每周發行6萬份,只能售出一半,11月還請求大眾捐獻維持,血案後暴紅,即將出版的特刊還會擴大到瑞士和西班牙販售。發行商承諾會免費協助。案發當天人在倫敦的總編輯比亞德表示,特刊內容將包括部分遇害漫畫家的作品。 而印有「我是查理」(Je Suis Charlie)文字的商品,從T恤、廚房圍裙、杯子等,都在網路熱賣。

★英、法、德等11國歐洲領袖今出席巴黎集會,聲援《查理周報》背後價值。西方宿敵北韓和古巴同表哀悼,伊朗、伊拉克和以色列也譴責恐攻。★據法國推特統計,#JeSuisCharlie關鍵字已被使用逾500萬筆,成為分享最廣、與法國有關的關鍵字。★黎巴嫩激進派真主黨領袖怒斥:「此攻擊對伊斯蘭的傷害,更甚過對法國漫畫的傷害。」沙烏地阿拉伯稱此行徑為「懦夫的恐怖攻擊,為真正的伊斯蘭信仰和其他宗教拒之門外」。★法、美、英和澳洲體育競賽中都可見球員或教練穿「我是查理」衣服上場。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

我不是查理 也有法人反侮辱宗教

2015-01-11 中央社 巴黎10日專電

法國在查理週刊槍擊案後,掀起「我是查理」的運動,但這兩天出現「我不是查理」的少數聲音,因為他們不認同查理週刊侮辱伊斯蘭和其他宗教的做法。
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槍擊案後,「我是查理」成為集會主題和口號,用以表達支持言論自由,數十萬人走上街頭,高呼「我是查理」,公車亭、水果攤、登山道,到處都有這個標語。

世界報(Le Monde)報導,巴黎北郊聖丹尼(StDenis)的部分中學生譴責謀殺漫畫家的暴行,但同時也譴責漫畫家的作品。聖丹尼約有1/5居民為北非裔。
一名17歲的高中生說,她不太想默哀,「那些漫畫家侮辱了伊斯蘭和其他宗教,向他們致敬,我覺得不公平」。

另一名14歲的初中生說,「我為死者默哀,但不為畫漫畫的查布(Charb,指週刊總編輯夏邦尼耶),我一點都不同情他,他對我們穆斯林沒有半點尊重;但槍手不需要殺12個人」。
名叫雅辛(Yacine)的學生提到,很多同學把查理週刊漫畫家與法國脫口秀藝人狄爾多尼(Dieudonne)比較,「狄爾多尼做了一個形似納粹的手勢就被處罰,而對查理,談的卻是言論自由」。

法國極右派民族陣線(FN)創黨人雷朋(Jean-Marie Le Pen)在推特上說,「抱歉,我不是查理」;他的孫女、民族陣線議員梅瑞恩.雷朋(MarionMarechal-Le Pen)也表示,「如果是要捍衛言論自由,那麼我是查理;如果要支持查理週刊的編輯方針,我就不是」。

...........................................................................

查理週刊獲廣泛支持 我不是查理掀辯論

發稿時間:2015/01/11 21:26 
(中央社倫敦11日綜合外電報導)法國嘲諷雜誌「查理週刊」遭槍擊血洗案,引發言論自由是否毫無限制的辯論。外流半島電視台內部電子信顯示,多名記者譴責恐怖槍殺事件的同時,強調「我不是查理」。

倫敦「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倫敦執行製作卡德爾(Salah-AldeenKhadr)以電子信,發起與台內同事討論巴黎槍擊事件。

在電子信討論中可看出,電視台一些員工視「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刊登先知穆罕默德具爭議性漫畫是「種族歧視」、「極端分子」。

根據美國「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卡德爾詢問查理週刊遭受恐攻是否「真的在打擊言論自由」;「一份具爭議性雜誌遇襲」,是否等於「對歐洲文明價值的攻擊」。

卡德爾要求討論「我是查理」口號是否「造成分化」,製造「我們和他們」對比心態。他解釋,人民可以「反對查理週刊的種族歧視,同時也反對謀殺」。

他表示,這起槍擊案應被視為是「極端邊緣勢力的衝突」,似乎指的是伊斯蘭基本教義派和查理週刊的對抗。

電視台其他同事激烈回應。卡達記者沙列姆(Mohamed Vall Salem)說:「查理週刊所為無關言論自由。依我看,是濫用言論自由。」

他說:「我譴責可憎的槍殺,但是『我不是查理』。」 也有記者譴責殘酷謀殺,但強調「我不是查理」。

特派記者沙雷(Omar Al Saleh)說:「新聞不是罪行...侮辱行為不是新聞...而不正確地從事新聞是罪行。」1040111

標籤: , , , ,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