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確幸的迷思
2014-10-9 亞洲週刊 張系國
讀了台灣作家劉克襄的文章〈崩壞中的台灣〉,覺得台灣有許多人的想法是在增加自己不幸之感。劉文的結論說﹕「這個政府到底怎麼了?」這類文章最近很多,結論也都如此。的確,怪「政府」是最容易不過的,也不必仔細追究要怪的究竟是「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反正都是「政府」的錯就對了。我倒很好奇,為什麽沒有人怪小確幸?在我看來,錯就錯在小確幸。
什麼是小確幸?講白了,就是「獨善其身」或「各家自掃門前雪」的自私觀念。為什麼小確幸不管用?道理也極簡單,古人早就說過了﹕「覆巢之下無完卵。」每個人都自私,你也小確幸,我也小確幸,個人要小確幸、家庭要小確幸、公司也要小確幸,結果呢?反而大家一起完蛋!
只舉台灣的例子或許沒有說服力,舉個美國的例子吧。就在我住的匹茲堡,每天下午在我家附近一條偏僻的道路旁,都會有一、兩輛似乎是空的公共汽車停在那裡。其實並不是空的,有司機坐在駕駛座打盹呢!這讓我很好奇。匹茲堡交通局一直在賠錢,公車路線每年裁減,怎麼每天下午還會有空的公共汽車停在路邊?後來和一位司機聊天,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如果太守時,班班準點,電腦系統反而會增加班次,以支援人力緊張的公車路線。設計電腦系統的人自以為這是增加班次的聰明辦法。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司機也有辦法反制,他們乾脆停在路邊睡午覺,故意讓公車誤點,工作量就不會增加。
幸好這些公車司機不懂得小確幸這個名詞,如果他們懂得什麼是小確幸,更可以振振有詞說﹕「每天下午睡個養生午覺,這就是我的小確幸啊!我有錯嗎?」的確,你不能說他錯。可是如果每個人、每個公司、每一級的政府等等,都在追求小確幸,最後可能得面臨裁員,那就是誰也得不到小確幸。匹茲堡交通局年年賠錢,賠到最後決定裁員,這也是意料中事。
個人追求小確幸還有可說,如果整個社會都追求小確幸,並且以之為社會幸福的度量標準,那就更加危險。也是古人說的﹕「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一個人也好、一個國家也好,必須有遠大的理想。如果只希望得到小確幸,什麼大理想都不敢談、不願談,最後就什麼確幸都得不到。其實只要做幾件大格局、大氣魄的事情,台灣人的士氣就可以再度振作起來。台灣的年輕人,忘記小確幸,做些大事業吧!不論你搞文創、搞企業、搞革命、搞獨立、搞統一、搞什麼都好。你有大格局、大氣魄,人家就會跟你走。成敗無所謂,至少歷史會記得,在台灣崩壞之前,有一群人曾經做了這樣的努力。(刪減/988)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