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9日 星期四

學術自由危矣!

2015-01-19  am730  陳雲

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抨擊香港大學學生會刊物《學苑》出版的《香港民族論》,該書是《學苑》雜誌香港民族自決專號的文章彙編。特首在宣讀《施政報告》之際,全港關注之時,抨擊學生刊物,是失職,也是有失身份。

《施政報告》是香港大政所繫,總結香港過去的施政,描畫特首任期之內、即未來兩年的規劃,當然也可以跨過下一任,但主要是宣布當屆或當年的施政內容。而政府來年要做的事,看來與這本雜誌無關,除非政府打算要在來年扼殺香港的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打擊本土意識、城邦自治論或民族自決論吧。

今次梁振英公然在《施政報告》抨擊一份大學學生會的刊物,在文明世界,這是無以形容的事。香港過去從沒出現這種事。即使是滿清政府的異族統治初期,也不會這樣做。雍正登位之時,文人曾靜和張熙採納呂留良的華夷之辨,聲討異族王朝,並宣揚雍正帝得位不正。兩人於雍正六年試圖遊說川陝總督岳鍾琪起兵反清,岳鍾琪假意聽從,套取曾靜口供,逮捕二人,押返燕京。雍正赦免曾靜,彙編曾靜及張熙的供詞及皇帝上諭,成《大義覺迷錄》一書,刊行天下。可惜乾隆繼位,違背父訓,處死曾靜。

香港在英國殖民時期,也發生類似事例。在一九六七年暴動前後,港大學生會刊物有文章反英。在暴動時期,學生散播中共宣傳,鼓吹愛國、激烈反殖,殖民政府出師有名,本可大肆鎮壓。然而,時任香港總督戴麟趾的做法,不是叫警察去大學拘捕學生,也不是在當時的立法局發言抨擊,或叫華人政務司查禁刊物。戴麟趾的做法,是像一般學者或平民百姓,讀到學生會的刊物有批評政府的地方,判斷會威脅政治安全,就向學生會投了一篇稿。學生會當然有自己的編輯自主,但也照樣刊登,當作言論交鋒,如此而已。

言論的事情,用言論來解決。在過去殖民時代如此,在滿清政府初年也是如此。但想不到,香港在九七年之後,居然出現政府最高的官員,叫行政長官,出言指責學生刊物。行政長官本來源自戰場的軍官稱號,特首雖然不是坐在軍艦或藏在地堡之中,他在立法會發言的時候,卻像個軍閥。

他本應採用平等論學的原則。不同意雜誌言論,可以寫信給編輯請求刊登。如不刊登,可寫給其他刊物,甚至在特首辦的網頁撰文回應。這是言論自由、平等論學,是文明社會的原則。言論自由是各種自由之母,言論自由失守,香港可以休矣。(921)

標籤: , , ,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