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9日 星期四

以強凌弱

2015-1-15  《香港瞭望》劉雲龍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即使普選全面開放,泛民也只能陪跑,因為大部分港人根本沒想過要選出反對中央的人做特首,所以特首人選只在建制派中選擇已經足夠。
很難想像這位社會學者對普選的看法會那麼膚淺。普選意義不僅在於能選什麼人,最重要是讓不同政見和利益的政黨或從政者,有機會輪替執政,以起監督、制衡當權者的作用。假普選之所以不能接受,就是因為篩選機制只容市民在建制派中選擇特首,泛民連陪跑都不能,更枉論監督和制衡當局。

香港最近政治劇變,令人更體會到制衡的重要。基本法原是規範香港和中央的小憲法,既限制了特區權力,也限制了中央權力,但近年北京一再強調「一國」高於「兩制」,基本法變成了北京恩賜香港權力的聖旨,北京愛給多少就多少,基本法只能單方面限制特區權力,北京完全「逍遙法外」。

受北京包庇的梁振英也同樣不受制衡。泛民奈何不了他、參與佔領的民眾也奈何不了他;梁的權力沒有因管治失敗而萎縮,反而因為有了「免死金牌」而不斷膨漲。

梁的施政報告開了「先河」,他針對港大學生會刊物,批判其言論和主張。梁利用這重要的官方文件來對付學生,不啻是當權者對無權者的言論壓制。從來沒有一位港督或特首如此撰寫施政報告,文明社會的領袖也不會做這等以強凌弱的事,但在共產黨和法西斯政權中,政府批判平民的惡行,倒是屢見不鮮。

梁振英「不用」下台,反而變本加厲,越發濫權,整個社會都奈何不了他。一個只有689票支持的特首尚且跋扈如斯,將來若由市民一人一票替「欽定」的特首蓋橡皮圖章,卻沒有反對力量足以制衡,那還得了?(637)

標籤: , , , ,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