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争说新常态
人人争说新常态
台湾 中国时报2014年08月17日
「大老虎」周永康被收网标志着大陆反腐败斗争到达了高潮,同时也意味着短时间内中纪委不太可能有更大的动作。在这一背景下,大陆舆论开始将焦点转向与国计民生更加息息相关的宏观经济领域。「新常态」一词的大面积走红便是一个缩影。
据报导,「新常态」(New
Normal)一词在英语世界已流行多年,早在2010年就有美国金融业人士以此为题发表演讲,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带来的深刻影响。大陆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今年5月和7月两度谈到这个新词:「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进入8月分,《人民日报》连续刊发分析「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专题评论。「新常态」遂成为人人争说的热门词汇。
成为一种新思维
《人民日报》的系列评论认为「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这从今年上半年大陆经济总量7.4﹪的增长率中可见一斑。文章强调「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既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忧患心』,又坚持战略思维,彻底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保持『平常心』。」大陆《经济日报》对「新常态」作了进一步的解读: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不能简单归于增速下降几个百分点,而是经济结构再平衡、增长动力实现转变等多方面表现。
大陆央媒突然就「新常态」一词大做文章显然不是无的放矢。光明网发表署名「方胜」的评论,痛批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盲目攀比搞工业,重复投资上项目,肆意扩张借贷款,跟风决策建新区,吹捧包装玩概念,不仅造成了自然条件的严重破坏、资源承载的重大透支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而且造成了市场经济的表面繁荣、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财政收入的空转虚增等问题。」一些大陆网友也感慨:「转型发展强调了很多年,但是不少地方政府为了争GDP的第一、第二,说得多做得少。但是现在无论从经济大环境还是中央的决心来看,都已经到了『不得不转』的关键性阶段。」
习近平式新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新常态」已经从最初的一个经济术语演变为关系大陆发展各领域乃至战略全局的一种新思维。凤凰卫视评论员邱震海在《联合早报》撰文指出:「新常态」不仅出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蔓延到中国的方方面面。就对外关系而言,大陆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也将成为一种「新常态」。《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微信号「侠客岛」近日更是创造了「习近平式的新常态」这个新名词,并用「不拘常例、不违常情」8个字做了批注。前者指的是习近平上台以来打破了「长期存在于中国政商界的或明或暗的规则」,后者指的是习近平主政以来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千百年来老百姓心中最朴素的常识、常情、常理」。大陆两位研究「新常态」的经济学家甚至连「习近平常态」的英文翻译都想好了:Pinormal。
「面对『新常态』,政策制定者既要有『新』的思路和观念,来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要有『平常心』和定力,在长久的考验中不负众望。」《联合早报》的总结非常到位。随着「新常态」说的出炉,大陆的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执政者的理念也到达了新的境界。反观台湾,却仍然是政党恶斗,国政空转,故步自封,「自甘人后」,实在令人遗憾啊。(作者为大陆自由作家、大学教授)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